小学生观展,对碎瓷片很感兴趣。 孟俭 摄
陶瓷碎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数千件残缺不全的陶瓷片摆在仪征化纤红色文化艺术馆集中公益展示,引来不少学生“打卡”,这些陶瓷残片是仪征收藏爱好者李臣星耗时20多年收集的。
城区学生结队去看陶瓷残片
“暑期里来仪征研学的扬州城区学生比较多,都是来看运河沿岸残陶破瓷的。”李臣星表示,假期中,他接到了不少学生家长的电话,称看了之前的报道,希望带着孩子到仪征化纤红色文化艺术馆看一看与运河文明有关的陶瓷残件,运河边的陶瓷残片成不少学生的研学对象。
2020年11月,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发布相继报道了李臣星耗时20多年,收集大运河沿岸老物件的故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有读者希望他将这些碎片集中展示。这一建议,他当时觉得很不错。
李臣星说,他将所收集的残陶破瓷整理出几千件,按时间顺序放置柜台中展示。没想到暑期里会有这么多孩子关注运河文化,为了方便学生观看,他还专门为学生们当义务讲解员,讲述这些碎陶瓷片背后的故事。
每一块碎片都见证运河历史
年代久远的陶器、瓷器碎片和运河沿线的一些老物件,每一块都有着它们的故事。李臣星说,运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如汉吴王刘濞在仪征铜山铸钱锻剑的历史,当时从六合冶山拉运过来的铁铜矿原料在铜山生产,通过铜山源的胥浦河达江,再从仪扬河的“前身”运往扬州。
“甘草山遗址、赵墩遗址、胥浦荷叶烧地遗址、清水山遗址、虎山遗址、神墩遗址……遗址残存能够令学生更直接走近运河的历史。”李臣星说,通过见证唐宋以来的陶瓷残片,可让学生体会运河作为水路交通大动脉在古代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对扬州发展的贡献。
李臣星表示,有学生看到碎陶边有一块带有铭文、泰兴烧制的明代老城砖时特别好奇,他就向学生们讲述过去运河是向东从泰兴入江、向西从仪征入江,也就是说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有水道直达泰兴,这可能也是为什么选择在泰兴烧制城砖的原因,方便运输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更多运河老物件将集中展示
“这次集中展示的主要以陶瓷、碎瓷片为主,将来还要展示更多运河沿线老物件。”李臣星表示,很多老物件都是他在运河沿线村庄等地方收集到的,包括一些船上用品、镇水吉祥物等。
李臣星表示,各种渔具、渔船以及一些船上的用品等都是水上人家的一段历史见证,散落民间的运河老物件、遗存肯定不少,今后他还会前往运河沿线,寻找与运河有关的老物件,讲好运河故事。
“老物件中,还有一些带有红色印记的老物件。”李臣星表示,他收藏的“天宁寺紫砂钵盂”就见证了日军在天宁寺犯下的滔天罪行。今后,他会将一些红色老物件专门设立展柜,向更多中小学生讲述运河红色故事,赓续运河沿线的红色基因。
通讯员 李相鹏 记者 孟俭
Copyright @ 2015-2022 科技先生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