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速看:【大家说】程兆君:我的群

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发布日期:2023-04-28 09:20:56

程兆君

自从有了微信,有了微信群,给个体与群体的交流,熟悉与陌生的沟通都提供了便利。

微信群与朋友圈不同,是由有一个共同点而组成的一个群体,最普遍的有同学群、工作群、同一身份的群,比如我的政协常委群、民建支部群、政协之友群等等。微信群中家族群和同学群最为长久而稳定。


【资料图】

你的一生中,唯亲戚和同学这两个身份不会改变,亲戚和同学也不会变动,同学群的角色也很丰富,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到党校及各种培训班出国交流团,职业、地域、岗位、爱好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跌宕起伏。

家族群因圈子的不同而细分,夫家的林家花园,母家的程家大院。孩子成家后还要再细分,比如我们与女儿女婿一个群,再加上亲家一个群,还有我们与女儿三人群,女婿与他父母三人群,原因就不用细说了,这是交流最多也是内容最简单的一类群,约饭、孩子教育、生病慰问、生日祝福等等,是一种亲情、情感的慰藉,是一个可以诉诉苦、说说委屈的群。

使用最为频繁的是工作群,本单位的工作群,领导班子群、分管工作群、上下左右群, 还有巾帼群。工作群给上下交流、左右沟通提供了及时便捷,群发通知,调研报告修呈,疫情期间,微信群更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和功效。比如保供,通过省发改委的保供群,将我们的一些农副产品及时销售到需要的地方。小区内的业主群不仅让业主了解到疫情状况和防疫要求,更能够及时调剂物资需缺,尤其是药品,抗原试剂等等,解决了大问题。

最多的是应急工作的临时群,比如国家发改委做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时的调研工作群,我们争取家政领跑示范的工作群等等,在短时间里为同一个工作交流沟通,上传下达,工作结束后就解散了,但大部分都成了好友,活跃在朋友圈里。

微信群人数可多可少,最多500人,这种大群一般是有共同爱好、共同话题、共同圈子的人组成,有“我们的东关街”作者群482人,用足了上限500人的政策。“经济:趋势、动能与商机”,有464个人,与民建中央财金委的“乐财汇”群,是我非常喜欢阅读的两个群,也是不舍得删减内容的两个群,所发的内容有长篇大论,有片言只语,林林总总,极其丰富,及时前沿,这个群让我虽然退休也能及时了解宏观微观经济动态,不使自己与时代脱节。最少可以只有3人,大多数是临时救急的话题,甲有事委托乙找丙,乙为了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误差,将甲和丙拉到一起,建个临时小群,事情说清楚了,达成共识了,群就解散了,简单明了,及时快速。

自从2021年底,工作处于二线,减少了大部分的工作群,尽管上级领导和兄弟市的朋友们希望我留在群里,我也很少进群,偶尔忍不住说两句,也事先说明一下。计划正式办退休手续后就退出所有工作群,什么样的时期过什么样的生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人要懂得自爱,懂得进退,也是调适心态的必须。

现在我的群仍然很丰富,因出了本《老胖兔的下午茶》,在《扬州晚报》“大家说”写点小文,不少文友将我拉进了各种文化群,还有市作协的扬州文学联盟,兴化的锅底洼人文学群,兴化是里下河地区,是洼地,名副其实。高邮有条山阳河,所以叫山阳河文学艺术交流群,汶河街办的闲云将我拉进仁丰里文化产业联盟,有文化有产业,让我对仁丰里这个历史文化街区有了更深更广的了解。

所谓的不进群不知道,一进吓一跳,群里有退休的厅级领导,他们的文章不仅仅文采飞扬,还蕴含着哲理,对生活的通透和豁达;有一直深耕乡镇的基层文化站长,他们对那方水土的热爱和眷恋深深地感染着我;还有一群热爱文学、热衷创作的各行各业的斜杠老年、青年,他们一边种田打工一边创作,他们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活得简单而富足。

扬州无愧历史文化名城这个称号,不仅仅是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是有如此多的文学爱好者,有如此多的文化名人,他们用他们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传承着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每天我能从这样的文化群里,免费阅读散文、小说、古诗古词、书评、各地的人文历史,还能欣赏到书法绘画以及新歌新词,让我了解到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人文历史、非遗传承,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生活。

经常看到一些评论,说我们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有文凭没文化,有物质没精神,当你进入这丰富多彩的文化群里,看到这一篇篇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认识这一群个性不同、地域职业不一的,却有着共同追求共同爱好的文化人,你还会这样说么?

作者简介:

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分析管理工作。业余笔耕不辍。

关键词:
x 广告
设施 移动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科技先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