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华:延年益寿的“大家说”

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发布日期:2023-06-29 11:22:03

王元华


(资料图)

我发现,“大家说”群里有不少像我这样喜欢写文章的退休老人。

说到退休,我想起以前拍警示教育谈话时听到一个被查处的官员说过的一句话:“退休是什么?退休就是等死。”我现在想起这话就像看到死神挥舞的雪亮镰刀,感到不寒而栗。人总是要死的,这是确切无疑的,只是不能确定,何时会死。好死不如赖活,我们都想延年益寿,其实是匍匐在死亡阴影下的苟延残喘。我看到不少老人天不亮就到河边树林里拍树、甩膀子、呼吸新鲜空气。我不忍心提醒他们:延年益寿可不是这么简单、廉价噢。

都知道广西巴马是有名的长寿村。当地为了吸引退休的人到那里买房定居,常展示当地的百岁老人。我一直以为,决定人长寿的主要不是青山绿水,而是真金白银。君不信,可以上网查查,人均寿命排名靠前的都是上海、北京这些经济文化发达地区,而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往往是垫底的。

那么,真正的“长寿村”有没有呢?还真有哩,那就是中科院。今年春天,我拜访一位在清华工作的大学同学,看到小区里有很多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健身。我说,清华长寿的教授真多啊。她说,比长寿,清华教授可比不过中科院院士啊。我掏出手机上网一查:好家伙,超过100岁的院士有15位,95岁以上的更有51位。这一发现着实让我兴奋了一阵子,原来,不光有钱,有文化也能长寿,而我多少也能和文化沾上点边。

生命不息,文化不止,才是长寿的正道。退休后打文化长寿牌,那自然是我十分乐意的。我经常熬夜,不能早起,就拍不了树,甩不了膀子,当然也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我多次戒烟戒不掉。现在我既然学鲁迅、林语堂搞文化、写文章了,那抽烟就是必须的(一家之言,不推广,呵呵)。

当然,搞文化不能孤军奋战,最好能有志同道合者。更何况我的文化道分浅,很需要往文化人扎堆的地方挤,近文者化,多接受大家们的文化熏陶嘛。“大家说”是晚报最文化的副刊,就像摆进金店柜台里的首饰都有黄金的成色,“大家说”上发表的文章文化含量自然不会少的。所以,我最初在“大家说”上发的文章就免不了要故作“文化状”。

就像广场舞大妈努力要以臃肿的身材舞出少女的婀娜,我为显示“博学”,文章里引用了不少名人名言和典故,其实,这些名人名言和典故大多是我用百度搜索出来的。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掩饰我严重长寿不自信的老年危机:我发现我记忆力衰退得很厉害,都说这是老年痴呆症的先兆!就像“庄周梦蝶”有时搞不清自己到底是庄子,还是蝴蝶,我有一次突然记不清李白是男是女了,要是当时李白要我带他去卫生间,我是指给他“man”,还是“woman”呢?

多亏“大家说”给了我医治长寿不自信的“速效救脑丸”。我看到了有的扬州文化前辈发表在“大家说”上的文史随笔,无论是新鲜有趣的掌故,还是翔实严密的史料,都是百度搜不到的。他们的博闻强记,别说我,就是比我更年轻的人也达不到。我的短暂失忆其实是上天用薄惩提示我:真学问不是百度随便能搜索到的,而是靠下勤学苦思的真功夫得来的。幸亏“大家说”及时止浅止薄,没让我百度助产的文章斯亦滥矣。

我还发现,长寿的文化人又以哲学家居多,想必睿智也能使人长寿。柏拉图说,芸芸众生的凡人只能感知“理念”的“影子”世界,只有哲学家才能“洞见”“理念”的真实存在。这使我想起了我很敬重的老师叶橹先生,特殊的时代遭际起落以及敏锐开放的思维,使得他有着许多我们所没有的对社会人生的“洞见”。“大家说”里的年轻作者引他为良师益友,喜欢和他一起喝酒打牌。他的健谈、不经意的发问,还有宽阔的前额,都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苏格拉底式的思想“助产婆”。

我在“大家说”中还欣喜遇到我一直引以为傲的大学学兄王慧骐,他是我们大学同学中文艺创作出道和成名最早的佼佼者,虽然我一直籍籍无闻,他对我没有什么印象,但仍不妨碍他对我的拙作给予了我十分渴望的点赞和肯定,让我有了久旱逢甘霖、“大家说”里遇故知的获得感。还有亦领导亦文友的金沙人把别人用来喝酒的时间用来写杂感,偏偏看绿豆和我这个王八对上眼,让我和他一唱一和地走起杂感“二人转”,浪得虚名不少。

人活着需要为自己找个活着的理由:我对这个世界来说,不是个无用的废物。感谢“大家说”,让我得到了不少存在感和认同感,增强了长寿自信,至少能让我的昏聩和老年痴呆推迟10年。开店不赚钱图个吆喝,我写稿不为稿酬为鼓励。记住,不要忘了给我点赞哦。

关键词:
x 广告
设施 移动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科技先生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