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圣瑜
这个暑假,在扬州比天气还要“热”的要算“大运河博物馆热”了。网上预约,一周之内很少能约上。好不容易弄到一张票了,到门口一看,观众队伍蜿蜒曲折排成长龙,展厅内人头攒动,人气火爆……大运河博物馆一票难求是全国“博物馆热”的一个缩影。
(资料图片)
“知来处,明去处。”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一件件文物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沧桑,抽象、模糊的历史从而变得具体生动。有学者指出,“博物馆热”的背后,是公众与传统文化的深度交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正在见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及其创新伟力。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一件文物承载的就是一段厚重的历史。博物馆成了今年大中小学生暑期游学的目的地,“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年轻学子们正是从博物馆中知道“宅兹中国”,思考“何以中国”。
这个暑假,与“博物馆热”相同的还有“电影院火”。据猫眼数据,到8月18日,今年暑期档观影总人次达4.35亿,总场次2995.1万,创下历史新高。
影院“火”在一批优质国产片集中上映,充分调动起观众的观影热情,《消失的她》《孤注一掷》《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等4部影片在暑期档突破20亿元的票房,创下影史暑期档新高。
都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是在动漫中长大的,留在他们记忆中的动画片大都是“舶来品”。如今不同了,一部《长安三万里》凭借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创意手法把无数大小孩和小小孩拉到了影院,并兴起了一股“古诗词热”。
刚刚过去的七夕,中国人热热闹闹地过一个属于自己的情人节。仅江苏就举办了上千场文化活动。扬州举办“浪漫七夕相约巧市”仁丰里民俗文化节,700米长的仁丰里被划分为演艺区、许愿区、民俗区、集市区4个区域,带给市民和游客点茶绘巧、投针验巧、引线乞巧、魁星得巧的七夕体验。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将七夕民俗化为可赏可读的传统美学,这里的长干里是李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发源地,七夕节只要能背诵出《长干行》相关段落,就能得到博物馆定制文创……昔日“鹊桥”已成为一座连结文旅、传承、消费、社交等多方面需求的现代生活“立交桥”,带来更多新的视听和体验。
七夕,河南卫视“又双叒叕火了一把!”《2023七夕奇妙游》作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优化升级后的第一次亮相,以“初见、定情、别离和陪伴”四个篇章,延续网剧+网综的演绎方式,展开一幅关于“爱情”的美好画卷。
国产片带火了电影院,传统文化热催生“博物馆热”,“中国节热”带动了七夕节热,国风火爆了河南卫视……这些变化了的文化现象,表明中国人越来越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了。
传统文化的回归,必然带来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
作者简介:
南京传媒学院教授,江都人。从事新闻工作40多年,从写新闻到教新闻,始终笔耕不辍。曾任《新华日报》编委、《南京晨报》总编辑,高级记者,技术二级。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著有《新闻思路漫谈》《新闻与事实》《新闻“动作”论》等专著,并分别获得江苏省政府哲学和社会科学奖。
Copyright @ 2015-2022 科技先生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