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亚康:莫论“层次”,但求适合

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发布日期:2023-08-09 16:20:59

施亚康

高考发榜,照例,几家欢喜几家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两种情绪皆因了录取学校的不同。在人们的观念里,那些985、211大学自然是“高层次”大学,而众多的二本、高职、大专则是“低层次”甚至“不入流”。总认为,这个“高低”,决定着孩子的前途。多少年来,这个“层次”追求,影响甚至决定着教育的走向。

细细想想,大学真有层次的高低之分吗?如果我们承认大学的任务在于培养人才,那么,各个大学的功能不同,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看,大学只有类型之分,而无层次高低之别。大学的分类方式多种,从大概念上讲,大体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三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三类大学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大学当然要讲办学水平,各类学校除了有共性要求外,办学水平主要体现在办学特色上,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的比较上。

这一认识,基于社会的多元化和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我们既需要研究型大学培养优秀的学者、教授、科学家;也需要应用型大学培养优秀的高级工程技术领军人才;更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大量长于动手和创造的技能型人才。我们的社会是有分工的,没有分工或没有人才适当分工,社会运作将不可想象。分工要求各类人才扬长避短,各展其能,匹配岗位。香港产业区高悬一句名言:科学不等于技术,技术不等于产品,产品不等于市场,市场不等于效益。这句名言,深刻体现了产业分工的科学性和人岗相宜的重要性。科学家根据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规律的研究作出科学判断;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科学理论创造出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应用技术开发产品;企业家使产品形成批量和产业;经营人才又使产品变成商品实现市场价值。从科学价值到市场价值的整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或缺。就一般而言,我们既不能要求一个以动手为主的技能型人才去完成一个重大研究课题,也不能要求一个理论研究人才同时具备熟练的技能素养,人才角色不可简单替代。

这就可以得出结论:培养各类人才的高等院校,地位是平等的。各类高校在我们的教育园地里,可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协调发展。

学生上大学当然是为了学而有成和事业成功。那么,学生的成才成功与高校的类型相关吗?换言之,是不是只有那些研究型大学特别是名牌高校才能培养出高端人才?这个结论无法成立,大量的实践更不予认同。各类大学都有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特色,你有你的强项,我有我的优长,不可简单类比。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同类型的高校都能办成高水平的大学,都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大学类型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高水平大学”并非那些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的专利。这些年来声名鹊起的西工大,先前的知名度、影响力既不如西交大,更远不如清北两校。但这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不可小觑,航空、航天、航海的“三航”人才的培养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歼-20总师杨伟,运-20、轰-20总师唐长红,歼-15常务副总师赵霞,C-919常务设计师韩克芩等都毕业于该校,被誉为“国之重器”的“总师摇篮”。这所在人们心目中远非顶尖的大学,连美国人也惧它几分,施以打压。而在被美国收入名单的西工大等18所中国高校中,并无大名鼎鼎的清北两校。

当然,就是西工大这样的人才培养得力得法的高校,学生真正成才成功,还得靠踏上社会后的实践历练。大学的任务,主要为学生打下成才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能力基础。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考试高分、学历学位、名校背景,只是一种基础,而不是成才成功的本身。卡耐基有一个浅显而深刻的人才定义:能解决问题才是人才。肯定地说,这种本事,不是学校里所能培养的。

今年高考招生季,教育部门早早下发了若干“禁令”,其中一项,严禁公布考试成绩和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及升学率。这个严禁,切中教育弊端,促使全社会警醒:以分数论英雄,片面追求学校录取的所谓“高层次”,只能抹煞学生固有的特长差异,挫伤相当部分青年学子的自信心,导致教育结构失调,办学模式单一,社会人才供求的失衡。当明了,学生群体只有差异,没有差生;评价学生,要多一把尺子,非卷面统考一途。如此,就能把学生群体固有的差异优势变为多样化人才优势。

高考没有考出理想成绩,没有进入理想院校的学生及家长,不必太过纠结。上什么样的大学,适合就好。所学专业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合自身的特长兴趣,加上信心和努力,结果一定不会差。大队人马出发时是一种景象,终点时往往又是一种景象: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高考固然是人生的一次大考,但人生的发展并无固定的剧本。在适合的道路上,只要我们把握好学会与会学、知识与能力、智商与情商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辨证关系,并付诸实践,人生出彩可期。真可谓: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关键词:
x 广告
设施 移动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科技先生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