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华
(相关资料图)
有道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编史撰志又何尝不是如此。我在市政协文史委供职近三十年,参与或主编的书籍有三十多种。随着时光的流逝,其中几部书似水落石出一般,渐渐显现出它的位置和高程。《何园志》无疑是其中一个案例。
该书的酝酿要追溯到十年前。何园管理处主任王海燕女士,言必称何园,简直是一个“何园痴”。当时她正在为恢复何园的完整奔走呐喊,我既出于职责激情,也出于侠义热肠,决定以市政协文史委的名义提交一份提案,为之呼吁。尽管提案未能获得预期效果,但我却得知了王海燕编撰《何园志》的宏愿。
为何园编撰志书,谈何容易。须知,在近现代的扬州,尚无一本关于园林的专门志书。然而,被王海燕的勇气和坚韧所感动,我逐渐改变了立场。
《何园志》原拟列入2015年工作计划,但因接到市委交办的编纂“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复兴”丛书任务,可谓军令如山,唯有全力以赴,推迟别的项目。我深知时不我待,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2016年底,我毅然将《何园志》列入下一年的文史编撰计划。业内人都知道,年度计划是刚性的,不可延宕。在此关键时刻,邱振华先生加盟文史委,他原任市方志办指导处处长,对志书编纂自是驾轻就熟,真乃天助我也。
经过不断调整,《何园志》稿最终设概述、园史、园景、建筑、陈设、花木、碑刻与联额、文物与收藏、人物、管理、史料辑存与艺文、名人游踪与大事记等共11篇,参与志稿写作的人多达十几位,实乃集体智慧之结晶。
我决定编纂《何园志》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三个重量级人物在支持王海燕,他们便是许少飞、赵立昌、何小弟三位先生。许少飞先生是园林史和园林鉴赏专家,由他执笔的“园史”“园景”两篇,既有全面的陈述、清晰的梳理,更有严谨的考证、独到的分析,而个性鲜明的“许氏笔法”,则使他的文本成为给人带来阅读享受的美文。赵立昌先生是古建筑专家,对何园的一梁一柱、一砖一瓦都烂熟于心。他撰写的“建筑”一篇,细细数来,繁而不乱,成为一部无可替代的何园建筑档案。何小弟先生是植物专家,何园的古树名木、奇花异卉在他心中仿佛件件家珍,一清二楚。他主笔的“花木”一篇,成为“群芳谱”式的何园植物大全。读者一看便知,正是这三位专家的作品,不仅营建了《何园志》的基础与架构,而且打造了该书的细节和风格。
决心编纂《何园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扬州有六段、十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而与个园同年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距古运河区区百米的何园,却未能成为遗产点。这对于整体解读和研究扬州古运河历史文化,显然是一大缺憾。由此,我把编纂《何园志》,视为对这一缺憾的弥补,视为从政协文史工作角度一次特殊形式的履职与建言。
《何园志》一个颇为大胆的创新尝试,是专门设置“史料辑存”一节,收录与何园变迁相关的原始文档、亲历者和当事人的回忆、重要研究文章摘选等。此外,还将大量珍贵史料分门别类,作为各篇的附录,包括“片石山房湖石假山出自石涛手笔”“何氏宗规及家规”“何氏家族与李鸿章、孙家鼐、张之洞家族的姻亲关系”等。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存史料。
我作为主编和总纂,审阅了《何园志》全部书稿的每个字句,其间调整修改的幅度不可谓不大。一直到最后的封面设计,我也颇为上心,反复与美编沟通磋商,努力使此书以庄重、大气、质朴而唯美的面目,给读者以视觉触动与冲击。
经过字斟句酌,《何园志》“概述”中写上了这么一段话:“何园建筑唯美,风格独特。其布局结构之严谨,叠山理水之高超,中西合璧设计之大胆精致,复道回廊之特立独行,无不为世人赞叹。何园古树傲立,名花争艳,常年见绿,四季有花,仿佛植物家园。何园文气浓郁,超凡脱俗。处处石刻楹联,在在名人书画,旧物陈设,意蕴深远,悦目赏心。何园家风淳厚,人才辈出。何氏家训薪火相传,影响深广,何家人笃雅抗行,子弟蔚起,声名远播。”此段文字,愚以为大抵可以概括这座“晚清第一园”的独特个性与人文价值。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编史撰志,个中滋味,非亲身经历恐难深刻体味,所谓不足为外人道也。《何园志》的出版到最后还出现了一些周折,事后看来,一些变幻不定的人事纠葛,比起为名园修志、为名城留史的宏伟工程来,就简直不值一提了。曹丕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令人欣慰和庆幸的是,2018年8月,《何园志》获得扬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它以近现代扬州首部园林志的身份,定格在传承扬州文化遗产的书目中。
作者简介:
长期担任文史资料编辑,曾任扬州市政协文史委主任近20年,主编及撰著书籍多种。业余从事文学创作,有作品集《良宵》。
Copyright @ 2015-2022 科技先生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