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南
黄鳝,又名鳝鱼、长鱼。黄鳝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水渠、湖泊等淤泥质水底层以及各种洞穴中。它在各地均有生长,以长江流域居多。6月到10月所产黄鳝最肥。《本草纲目》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除风湿等功效。黄鳝确实是大众美食,也是不可多得的滋补品,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黄鳝肉嫩味鲜,只有一根脊椎骨,吃起来很方便。黄鳝有很多种吃法。淮扬菜最经典的一味就是炒软兜。说实话,我不喜欢这种吃法,我还是喜欢整段整段地红烧了吃,过瘾。记得上世纪90年代,扬州几乎每个饭店都有一道菜叫红烧马鞍桥,即红烧黄鳝,深受欢迎。到了扬州,才知道黄鳝叫长鱼,那长鱼烧肉、长鱼丝炒韭菜、长鱼肚肺汤都是很好吃的家常菜。早餐长鱼面,是相当拿魂的。记得我第一次吃长鱼面是1997年在泰州工作时,每天早上在坡子街小饭店,一碗长鱼面,再加两个肉包子,一盘干丝,半年下来,腰围增加不少。扬州的氾水长鱼面馆,据说这是宝应特色小吃,将长鱼去骨后放入油锅内炸至金黄,捞出控油,再与特制调料一起熬制成汤盛碗装好,与煮好的面条拌在一起即可食用,食者颇多。我发现,苏北地区做各类长鱼都要撒上胡椒粉,就如生鱼片必须有芥末一样。而我最喜欢吃的还是家乡的茄子烧黄鳝,这也是我的拿手菜了。这个菜是素菜荤烧的典范,佐以葱姜蒜、些许辣椒、黄酒、红糖、老抽,黄鳝的鲜味渗入茄子,茄子去腥存鲜,相得益彰,各美其美,锁住味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世纪80年代之前,还没有养殖黄鳝一说,大家吃的黄鳝都是野生的。那该怎么捕捉这个滑溜溜爱钻洞的家伙呢?
钓黄鳝,要技术,有兴趣。
家乡宜兴多水稻田。每年谷雨前后,水稻育秧,蛰伏已久的黄鳝开始走向广阔天地,村上的叔叔们也相继奔走于畦埂地头河边开始了他们的钓黄鳝生活。
钓黄鳝须用特制的钓钩,俗称“歪嘴钩”,它可自制,亦可购买,自制时将直径1毫米、长度50厘米的钢丝一端磨尖,然后用夹钳弯成钓鱼钩差不多的形状,但钩尖要稍朝外一点,弯好后还要把钩尖往左或右撇歪15度。钢丝末端一般都要绑上一个类似竹筷子的物件,便于持拿。这种钩非常适合钓洞穴里的黄鳝。钓饵当然是黄鳝最喜食的蚯蚓了。钓得黄鳝放进一个竹制叫做“克篓”的篓子里,这克篓肚大口小,盖子也是竹子做成,圆锥形有倒刺,黄鳝放进去后无论如何出不来。
钓黄鳝讲究时辰,早了不行,黄鳝一般晚上觅食,所以,上午钓它不会轻易咬钩。必得正午过后,最好是傍晚,这时候的黄鳝饥饿难耐,准咬钩。每个村上都有一两个钓黄鳝高手,他们出手都是满载而归。钓黄鳝首先要找到黄鳝洞,并不是所有的鳝洞里面都有黄鳝生活,有许多已经被钓出成了空穴。这就要求能识别,不然会浪费掉许多时间和精力的。黄鳝咬钩的时候,手会有明显的感觉,一般来讲,黄鳝开始咬钩是拖着钩往洞里去的,这时千万不要往外拖,要迅速反转钓钩,这样就会把黄鳝牢牢扣住逃脱不了。当黄鳝被钓钩拖出洞口两寸左右的时候,必须腾出一只手去抓,伸出中指,其他手指弯曲,然后中指用力紧紧扣住鳝身,快速装进克篓。这是抓黄鳝特有的手法,稳、准、狠、捷。
照黄鳝,较简单,有情趣。
谷雨天,蛙声一片,插秧的季节快到了,这正是我们夜晚出门照黄鳝的大好时机。晚上,水田中的黄鳝会从洞穴中跑出来,静静地躺在水里,似乎在欣赏夜景。我们在一丘一丘的田埂上穿梭,手里打着火把,一般是用棉花绑在竹子上,浸透柴油,这柴油都是私下里跟队上拖拉机手要的。其实,用手电筒照是最好的,它聚光。但是我们很少有人用,因为买不起电池。吃过晚饭天黑后,我们拿着工具,在熊熊燃烧的火把照亮下出发了。看到水中安静地躺着的黄鳝,瞬间有种莫名的惊喜。有的黄鳝离田埂较远,我们索性卷起裤脚轻轻地下到水田中抓或者夹。我们时而在田坎上,时而蹚入水田中寻觅黄鳝的身影,将它“捉拿归案”。照黄鳝,少不了黄鳝夹子,现在淘宝上都有不锈钢的了。当时,我们自己动手制作出抓黄鳝利器叫做黄鳝夹子,砍下一根硬头黄竹子,裁出三片均匀的竹片,在一头锯出约20厘米长的锯齿,两片锯齿方向相同,另一片锯齿相向的竹片夹在这两片中间,在比锯齿略高一点儿的地方钉上铁钉,像修剪树苗的大剪刀一样的黄鳝夹子就做好了。这个土工具既省力又管用,用它夹黄鳝十拿十稳。
捉黄鳝,纯徒手,有乐趣。
当水田里刚插秧不久,这个时候是捕捉黄鳝的最佳时机。因为水稻还没长茂盛,水田里的黄鳝洞一眼就能看到。黄鳝在水田里做洞比较简单,其实就是一条比自己身体长两三倍的隧道,一个入口一个出口,有笔直的,也有弯曲的。只要一手堵住出口,一手伸进入口,用上述的特有手法迅速将黄鳝抓住。
另外,在农田的机沟(灌溉渠)里有很多黄鳝和泥鳅。捕捉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把水放干,赤脚站在沟中,把淤泥往身边扒,边扒边往前行,那黄鳝和泥鳅就都出来了,这个时候可以尽情捉了放进桶里。
捕捉黄鳝,为年少时候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可以改善伙食补充营养,还可以卖钱补贴家用。
作者简介:
篆刻家、收藏家。宜兴人,1982年就读于扬州师院中文系,在扬州工作生活至今,号“大江南北人”。
Copyright @ 2015-2022 科技先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